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育改革(上)(1/3)

作品:《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s:感谢书友“看海开心胸”的慷慨打赏和书友“云在起2204”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后世有很多人说新中国的教育制度扼杀天才,甚至认为新中国还不如民国时期大师出得多,这个说法未免偏颇,毕竟民国时期中国科技化的水平太低,因此稍微有点本事的人就能够冒出头来成为所谓的“大师”,加之当时又没有互联网,那些“大师”到底是真材实料还纯粹是炒作起来的,基本上很难甄别,因此显得大师奇多,殊不知如果真有那么多大师,民国时期中国怎么会被列强欺负成那个样子?

有人或许会反驳说“至少钱老他们这些科技专家也是民国时期培养的吧?他们难道也不是真材实料?”,但问题是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到外国留深造之后才成为杰出科家的,与其说是民国教育的成功,还不如感谢国外高等教育的帮助。而且如果硬要比较的话,在新中国接受基础教育、然后到国外留获得成功的优秀科家与民国时期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非民国时期可比,尤其是在应用科技方面,比如二十一世纪初期世界上的十大材料专家当中就有一半是中国人(不算在国外出生大的),搂术地位哪个都不比钱老这种级别的低多少,只是这些人才最后都留在了国外,这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政府不愿宣传。因而在国内没什么名气罢了(s:人才严重外流除了国内科家待遇与科研条件不行之外,国内科研部门的官僚主义作也难辞其咎,但这与教育制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此外,自己就是顶尖科技专家的胡卫东很清楚,对于一个科技工作者来说,本身的天赋与教育打下的基础固然重要,但相应的工作实践更是关键。历史上跟着老蒋逃到台湾去的科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比留在大陆的逊色,但后来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却远不能与那些留在大陆的同行相提并论,这与其说是因为留在大陆的科技专家充满爱国热情而拼命工作,不如说是因为大陆政府给他们提供了像“两弹一星”这样的重大科研课题。一方面他们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另一方面这样的重大课题最能促进水平的提高。

这里还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后世中国人才外流最严重的时候,留在国内的科研工作者在上大时大都只是二流的成绩,但正是靠着他们的努力钻研和工作。中国成功地崛起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与西方科技的巨大差距也不断缩小。而那些出国的顶端人才当中固然有不少人取得了成功,但此后籍籍无名的则更比比皆是,因为外国政府永远都不可能像咱们自己的政府一样信任他们。最尖端的课题、尤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最新章节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育改革(上),网址:https://www.77gp.net/38/38043/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