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3章 郑氏祠堂(3/4)

作品:《掌权人

门前一对威武的大石狮守卫在两侧,10座旗杆石呈八字形对称排开,门楼通体用珍贵的黄花梨木建造,祠内136根粗梁大柱之材全是马来西亚的贝壳杉,门廊柱子上的对联更是气势宏大:双龙临江千秋盘胜地,群马回首万代降英才。

祠堂是岭南地区罕见的五开间,规模宏大,构架壮丽。站在大门门廊向里面祠堂方向看,其轴线不偏不倚正对着后面一座圆锥形小山,在地理布局上叫“金字面”,属于风水学说里的文笔峰,以它作为宗祠的朝山有利于宗族在科第上的发迹成功。

大门结构复杂却显得精致,为了正面和背面都达到和谐的比例和正确的尺度,遂以门阀为界,内外两半分线处理,外半是华丽的三间“引凤楼”,内半是简单的一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其做法与古希腊雅典卫城异曲同工。

祠堂为砖木石结构,由庭院、门楼、庑廊、前天井、正堂、后堂、后天井、后寝组成,面积1200平方米。正堂中央悬挂清代郑家状元所题经义堂匾额,大梁雕刻着鳌鱼吐云、龙凤呈祥等精美图案;四个石基深刻鹭鸶戏莲、凤戏牡丹、仙鹤登云、喜鹊含梅纹饰。

郑守福边走边介绍,说原先在基杜的郑氏祠堂修建于明朝末年,几百年没人数得清到底用了多少根木柱;民国拆迁时特意留心清点,发现共117根木柱,可按照原样建成后再数,又数不过来了。

郑守福又说基杜郑氏祠堂有四大谜团,除了木柱数不清外,还有“引凤楼”两侧砖墙不沾灰;整个祠堂里面不结蜘蛛网;燕子不在祠堂里做巢。可惜搬迁过来后都不见了,砖墙两天不打扫就脏,蜘蛛到处结网,燕子照样做巢。

“祖宗灵气搬不来哟。”郑守福语气里带有浓浓的粤南方言。

白钰道:“重在传承与纪念啊,湎泷地区象郑氏祠堂这样原汁原味保留明末清初建筑风格的,恐怕不多见。”

岳汉城在后面应道:“每年郑氏家族清明祭祖是轰动湎泷、基杜两市的大事,附近三四条街都要提前封路严禁车辆入内,就这样还是挤得水泄不通。当年郑氏家族虽举家远避,基杜那边还有很多枝蔓。数以万计郑家子弟从早等到晚就为了进来拜祭列祖列宗,然后到引凤楼亲手摸摸‘灵智石’,保佑自己及孩子灵智大开、逢考必过。”

“‘灵智石’恐怕类似北方很多地方的状元石、智慧木吧?”白钰含笑道,“出自什么典故?”

岳汉城道:“郑氏家族在清代乾隆年间出了位状元,据说小时候愚钝玩劣朽木难雕,后来在海边玩耍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掌权人 最新章节第2783章 郑氏祠堂,网址:https://www.77gp.net/56/56801/2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