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夏州城(1/4)

作品:《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统万城它那屹立沙滩上的皇城雄姿,坚如磐石的白色墙体,林立的马面,高耸的角楼,独特的“祟台秘室”结构和雄伟的宫殿楼观遗址,清晰地勾引出这座以“一统天下,君林万邦”之意而命名的大厦国都城的轮廓和规模。{书友上传更新}

城池由东向西依此为外廊城、东城和西城。外廊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近四千步,东、西城中间由一道墙分开,周长都在二千步以上,俗称头道城、二道城和三道城。依地形成西北高,东南低,高出无定河水面十余丈,皆是夯土筑成,因迁就地势和为包容最大的面积,颇不规则,外廓城逼临无定河北岸台原边缘,城墙高厚雄伟,无疑是出于尽量占据有利地势以巩固城市防御的军事考虑。

东内城和西内城组合成一个大型内城,这个大型内城实乃赫连勃勃营建的都城——统万城,此后,夏州城增筑一重外廓城,形成三重城圈,标识着夏州城区的不同功能区,西城(皇城)乃大夏皇帝赫连勃勃及其宗室的居所、处理朝政之地,以及中央官署所在地;东城(外城)是普通居民区、商业区、手工业作坊分布地,以及军人营地。

北魏太和十一年至隋唐时期始称作夏州城,夏州城的城市功能区格局基本不变。西城先后成为夏州总管府、夏州都督府、宁朔大使府、夏州节度使司等高级军政机关,以及夏州、化政郡、朔方郡诸衙署的驻在地,还有若干公共设施,诸如仓库、钟楼、鼓楼等分布于此城内。东城则是岩绿、朔方等县级衙署所在地,平民、商贾、旅客、军兵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分布区。外廓城内成为军队营区、牲畜圈栏、手工业作坊、公共活动的场所。

但此时的夏州城雄风不再,却像进入了暮年的耄耋垂老,城中残留的宫殿都变成了危房,城中只有几百户人家,其余皆为驻军和各司衙门。这虽然与宋朝废城移民和历史上的大地震有关。可也与夏国的传统和习俗密闭可分。唐朝安史之乱后,丧失了关陇西部的疆域,陇右道和关内道之西部均属于吐蕃王国。而唐末吐蕃王国衰弱。泡-书_吧(其种族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家,各有首领。处于分裂状态,这时已经进入陇右、关内的党项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习俗上都与吐蕃极其接近。

由此造成的深刻变化是,唐朝以来的州、县、乡、里的行政制度全面退化为部落制,而其风俗‘多有世仇,不相往来。遇有战斗,则同恶相济,传箭相率,其从如流;而无魁首统摄,并皆散漫山川,居常不以为患’,因此导致仅有少量汉人居城内,蕃族生活在野外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最新章节第一百八十三章 夏州城,网址:https://www.77gp.net/2/2032/322.html